人生是一场审美!
感谢感恩上帝所赐一切美的相待!
杜杜‖美的化身
◎文/张晴(黑白梦幻)
遇见花好月圆
人与人的遇见和交集,是一种环环相扣。
你的聚焦点在那里,你的相识就在那里。
认识杜杜,缘于人民日报出版社资深编辑陈红的媒介,认识陈红,又缘于作家邱华栋的举荐,而认识邱华栋,又缘于20多年前我揣着一腔文学梦,从甘肃漂到北京鲁迅文学院对面餐馆的打工和在鲁院的蹭课,那个各路作家密集出没的名叫东八里庄的地方,也是我文学梦开始的地方。后来,在距鲁院不足1000米的位置,我与人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办文学院“爱文文学院”,当时任《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的邱华栋,就租住在附近,于是,他成了我们院的常客,也成为迄今我的作家友人中最老的朋友之一。
杜杜本是电视台的一位节目主持人,除了电视台的工作,她还策划和参与多种公益性的活动和主持,并任中华慈善总会形象大使,但她内心聚焦的地方,却是文学。她把文学看成了第二生命,尤其是把诗歌看成了自己的伴侣,她最新出版的诗集《世界悄悄爱你》,厚厚的一本,仅仅是一年多时间里的创作,她对诗歌的执着热爱和勤奋,可见一斑。她还任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大讲堂》的总导演、撰稿人和主持人,她把自己的主持职业和文学,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与无缝对接。
或许正因各自都经历了在文学里的岁月流转,又经由邱华栋和陈红在中间暖心的牵线搭桥,绕一个人生际遇的大圆圈回来,终于,我与杜杜,遇见并有了彼此欣赏的交集,若中间少了任何一个环节,我们便不可能相遇。这种神奇的环环相扣,不得不让人相信,苍穹中有一双上帝之手在巧妙安排。正如杜杜在她的诗《把岁月走出皱纹》中写道:
生命中有某一刻
有一种理所当然的花好月圆
听从心遇见了你
听从你遇见了我
这几句诗,我仿佛感觉她恰似在描绘冥冥之中我与她的遇见,又好像在呈现她与更多人在文学中的遇见。于是,我与她有了花好月圆,我们和大家,都有了一种花好月圆。
在充满各种苦难与辛酸的人世间,文学,何尝不是一种抚慰生命的花好月圆呢?!
心动与妖娆
在认识杜杜之前,陈红首先给我作了一番极力举荐,并在最后肯定地说:“杜杜非常优秀,介绍你们认识,我觉得你跟她应该有共同语言!”随后,陈红给我转发了杜杜朗诵诗歌的音频,继而又推送了杜杜的微信名片。
我从小很喜欢听收音机,长大之后,对广播声音的喜欢要远远胜过对电视的喜欢,确切地说,我已经有十几年没看过电视了。而对于音频,我始终喜爱有加,无论是音乐,还是有声书,以及各种诗文的朗诵,我都愿意用心、用耳朵去聆听,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任由感受、领悟、思想和灵魂,在头脑的天空里尽情飞翔,那,实在是一种令人陶醉和灿烂的纯美享受。尤其是近几年,喜玛拉雅成了我最钟爱的知音和老师,特别是台湾美学大师蒋勋的声音,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宁静又深邃的日夜。陈红发送给我的杜杜的音频,恰恰就在喜玛拉雅。
那是一个清晨,睡得饱饱的醒来,我睁眼看到陈红半夜发的微信,是杜杜创作并朗诵的诗《心动》,立即欣喜地点开聆听:
心动了
从字典中
我挑出一个一个方块字
小心翼翼的,把她们放在白纸上
把她们组合在一起
变成
一个美丽的家
一幅美丽的画
一条流向心灵的小河
文字变成诗歌
那是心灵的一次洗礼
就像我,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鸟
从一个你无法预知的地方出发
借着诗歌的翅膀
触摸你的星球
这首诗很美,它在让杜杜自己心动的同时,也让听诗的人跟着一起心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美妙的声音和对文字精心的排列组合,带给人的想象是全方位的。明明是刚刚睡醒尚未吃早餐,但聆听了她的诗,整个人都很精神愉悦起来,感觉全身心都充满了活力,犹如饱食了一顿丰盛大餐。
在意犹未尽中,我顺藤摸瓜搜听了杜杜的另外一些诗作,其中《你看我一眼我便妖娆了》,很是让我感到惊艳:
必须立刻记录下来
也许
世界将在下一秒变迁
你看我一眼
我便妖娆了
平静的湖水里
深藏着蓝天
我变成金色的鱼
飞翔在云朵间
你看我一眼
我便妖娆了
神奇得像
树枝上绽放玉兰
冰山上盛开雪莲
泥塘里出落白莲
这一切不必下什么决心
只因你看了我一眼
之后不久,陈红策划了好几场读书会和诗歌朗诵会,每一场都跟杜杜见面,并现场聆听她的朗诵。每见她一次,每看她一眼,我都觉得自己被“妖娆”了,这就是她的诗带给我的意境,真美。
另眼相待的饭局
随着跟杜杜的越来越熟悉,被她邀请参加的饭局也越来越多。
说实话,其实,我很不喜欢参加10多人聚会的饭局,因为曾经很频繁的参加过一阵被各种人邀请的众人饭局,在被二手烟熏死人的乌烟瘴气里,认识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听一些浮夸泛滥的吹牛,观望一些毫无节制的自虐与虐人的中国式劝酒,使我心好累,更使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无效社交,简直毫无意义,确切地说,这种饭局纯粹就是浪费我的时间和生命。于是,我从此宁愿独自发呆,也不愿再去参加这种热闹之宴,因此得罪了一些人,并被贴上“清高”“不合群”之类的标签,但我完全不在乎。
杜杜邀请的众人饭局,我却忍不住另眼相待,只要时间允许,我就去参加,一是真心想见她这个带给人美感的美人,二是想当面聆听她和其他诗人的诗歌朗诵。因为凡她张罗的饭局,大多都是文化人和艺术家,且总是诗人居多,另一部分人,则是从内心真的喜欢诗意和远方的知名企业大咖。每次聚会,诗歌朗诵是必须的保留节目,每当有人站起来朗诵时,我就忍不住会去门口把屋顶的大灯关掉。在壁灯暗淡的幽光中,除了朗诵的人深情并茂的声音,一切,都静了下来,那一刻,每个人似乎都屏住呼吸用心聆听,思想倘佯在各自无穷尽的想象中,专注品味着这精神大餐,或感动、或愉悦、或感慨、或领悟,顿时,感觉生活有一种朗月清风的惬意,感觉人生有了一瞬轻轻的飞扬。
杜杜的朗诵总是压轴,凝视她落落大方、情真意切的朗诵,我心中总是忍不住想:看你一眼,我便妖娆了。于是,暗自哑然而笑,感觉自己再一次被她“妖娆”了。
爱的智慧
杜杜善良、敏感、细腻,对身边的人和世间万物都充满了情真意切的爱,她把这种爱,经过发酵,最终化作笔墨,一点一滴,流淌在诗句中,这使她的诗歌,有一种温润的抒情美,无论是捧卷阅读,还是侧耳聆听,都会被她融入诗句的美好情愫所打动,从而沉浸在她的深情中,流连在她的大爱里,沉醉在她营造的诗意和远方的情境间,那一刻,时光停留在内心的感动与美好中,犹如天使刚刚路过。比如,她在《世界悄悄爱你》一诗中,这样写道:
手指动一下左边按键
满屏都是你的世界
不关心细节
只是我的世界有你
无关风月
只是我悄悄爱你
杜杜除了写诗,还写一些散文,但无论诗,还是散文,她都注入了浓郁的大爱,她在散文《爱如山》中,这样写道:
人世繁华,只是泡影。
春天,春花烂漫;夏天,热情性感;秋天,相思满天;冬天,静守来年。
四季流转,我真正懂得爱,我的爱,是一座山。
关于爱,杜杜曾对我说:
“一个人,如果只能爱自己、爱爱你的人、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人,那是人人都会的爱,也极其容易做到,所以并不稀奇,而把这种心底源源不断的爱,自然的传递给身边的人和物,我们的内心和日子,会在付出的同时修复伤口,收获快乐,所以,互相奉献爱吧,这样的大爱,爆发智慧。”
正因为有着大爱的智慧,杜杜对人生的思考,便有了一种一般人达不到的深度,比如,她在《梦境》一诗中,这样写道:
一滴眼泪
碎成一百个太阳
隔着黑夜
隔着孤独
隔着一个纷繁的世界
无论人生有多少黑夜,多少孤独,多少眼泪,杜杜都能把它们碎成一百个太阳,可见,她是一个何等坚强与豁达,何等宽容与隐忍,又何等让人感动和心疼的女子啊。泰戈尔说:“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无以到达光明”。看来,杜杜已深谙此道。
人生是一场审美
我一直认为,女人之美,是世间最精彩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所以,我很喜欢美女,尤其欣赏和喜爱有才情、有内涵、包容大气的美女,杜杜恰是我欣赏和喜爱的那种。她五官娇俏清秀,标准的上镜小脸庞,还拥有一副很迷人的柔美好声音,上帝也很眷爱她的给她安排了在电视台做主持人的工作,而她自己又很上进的读书写诗,她的每一首诗,都饱含着对人和世事纯粹的爱与唯美之情。
人美、声美、诗美、情美,使杜杜成为美的化身。
美,可以荡涤内在的污浊,更能净化灵魂。当一个人的灵魂比较纯净时,所散发出来的磁场就好,能量场也比较强,就能够净化和吸引身边的人,这使大家会觉得与之相处很舒服,因此也感觉到与之很有缘。杜杜便以她的这种美的磁场,既吸引着男人,也吸引着女人。吸引并感染着与她有缘遇见的观众、读者和听众的审美。
我觉得,人生就是一场审美。
美的前提是,有对人的善和对世界的爱。
遇见美,欣赏美,被美感染,被美召唤,尤其是像《小王子》中说的那样,被美“驯服”, 这种“驯服”,是精神层面的一种认同,是心灵层面的一种相通,是人格层面的一种欣赏,是灵魂层面的一种相懂,是人与人之间最高级的交汇境界。
杜杜自己在修炼和享受着这种美的境界的同时,也携我们大家一起享受,这使她的心域,因此而显得格外辽阔。懂得用美由内而外修缮自己的美女,会随着岁月的沉淀,让性情和容颜变得更加柔和美丽,更会让灵魂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和温暖的光辉。
美,就一个字。
美的化身,非杜杜莫属。
恩典
喜欢杜杜的人很多,我不止一次的在众人聚会的场合或在以杜杜为群主的一百多号人的“雅颂中国”优质群里,听到女士和男士们对她很自然很坦诚的“我爱你”的表白,这种表白,无关风月,只有关对美的赞赏。也有不少诗人都情不自禁的专为她写过诗,比如张立宁、王德兴、杨喜莱、周步、楚红城、超侠等等,诗人杨宝丰为她写的一首很美的诗,标题是《你是神有意遗落在人间的圣物》,这个标题仅字面意思,我就很认同。美人如玉,我想象着,上帝在一次游玩时,将衪腰间的美玉故意遗落,于是人间便有了杜杜。
感谢我生命中这环环相扣的文学之美的牵引,感谢邱华栋和陈红在中间温暖的接力举荐,感谢杜杜以美相待,感谢感恩上帝藉由每个生命个体不早不晚的恰时登场,呈现衪如此精心绝妙的美的垂爱与恩典。

张晴最新散文集《心中盛开的向日葵》
期待众亲们暖心支持!!!
预定购买此书请加微信:443198455(请添加时注明订书)

作家张晴-百度百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