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创作之家:文学专属的一方净土(组图)
2018-09-07 22:11:11
  • 0
  • 3
  • 120
  • 0

 

北戴河创作之家:文学专属的一方净土

⊙文/张晴(黑白梦幻)    

凡在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度过假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非常安静,安静到让人物我两忘的境界。

这份安静,又仿佛在告诉大家:这里,属于文学。

或者说:文学,就应该是这般安静的模样。

        低调丰盛的核桃树

在“创作之家”大院里,最吸引人的是那两棵像情侣一样长在一起的巨大核桃树,第一次见到它们,我的神魂都被震撼了。它们与我曾经见过的高不可攀的核桃树截然不同,这两棵核桃树,不仅很亲密的牵手长在一起,而且整体造型像一柄巨型绿伞,许多枝杆都朝下长,尤其是结满了核桃的枝条,全都倒挂下来,有的竟然低低垂到地上,给人一种特别谦虚低调,特别接地气的感觉。它们内在,仿佛充满了灵气、清气和淡淡的仙气,甚至蕴含某种神秘的大智慧似的,让人忍不住对它们的神韵之美,心生敬意。

在这“巨伞”下,环树西侧栽有一圈铁艺篱笆,上面嵌着枣红色木条,可坐可护树可观赏,一举三得。北侧放置着一张枣红色木条长椅,椅后的墙堎上,摆着一排长势娇艳喜人的花卉。“巨伞”中间,有两张质地厚实又漂亮的乳白色镂空铁艺圆桌,每张圆桌旁都环置着四把同质同色系的椅子,任何时候去坐,上面都一尘不染。那绿意盈盈的“巨伞”,总是给人一种格外的幽静与怡然,置身其间,看书、乘凉、发呆,或与同期度假的作家们谈文学、大海和人生,甚是惬意,顿觉浮躁的内心得以安抚和洗礼,精神与灵魂也似有净化升华之感。

若想要采摘核桃,只需随便动一下胳臂,就能伸手可得。但是,谁也舍不得摘,因为那满树果实累累的样子,让人看着心里特别丰盛和踏实,有一种爱不忍摘的享受。如若站在远处,仰望核桃树,感觉它们更像一座沉稳厚重的山,心中再次默默涌动一份肃然起敬。

小时候听外婆说:桃三年杏四年,要吃核桃十五年。也听小伙伴们一起玩时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核桃十八年。当时,不明白那十五年十八年是啥意思,后来外婆举例给我解释:“核桃是上帝赐给人间的美味,想要吃到,却很不容易,比如,在你刚生下时就种上一棵核桃树,等你长到十七八岁时才能吃上核桃。”原来如此啊!核桃佳美,但长成一棵结满沉甸甸核桃的树,却需要等待那么多年。真心感叹,核桃美味,享之不易。

我特意从“创作之家”负责人于辉主任处打听,这两棵独具魅力的核桃树,树龄已有五十多岁了。正因有如此久远的成长,树上的核桃才结得如此繁茂丰盛。

由树及人,我想,一个人要成长、成材、成功,尤其是要成为一个著作等身且做人谦逊平和低调的作家,必须得像这两棵核桃树一样,经历几十年的风雨荡涤与沉淀,方可靠近或抵达。或许,“创作之家”这两棵意义非凡的核桃树,冥冥之中蕴含着对作家们的某种启示或隐喻吧。

          “家”的感觉

在“创作之家”两幢漂亮寓所的自动门和餐厅门上,都刻写着“欢迎回家”四个字,在第一次领略了这里的优美环境和服务后,我的确体验到了“家”的感觉。当再次来到这里,那熟悉的“欢迎回家”四个字一映入眼帘,我的心底,不禁瞬间泛起温润的柔软,甚至有点泪盈于睫的细微感动。这次的整体环境比上次更优美了,正对大门的寓所前侧墙壁上方,新添了巴金曾题写的“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的书法,气势磅礴,醒目迎人。装修一新的寓所外观,色彩明亮,暖人心扉,尤其在夜晚,被梦幻般的投射灯一照,更映出迷人的温馨之美。多功能厅新增设了能够播映电影大片的视听设施,《狼图腾》等优秀影片为度假平添了精神享受。寓所和餐厅的工作人员整体换了一波,但服务如上一年一样周到、细致、体贴,花样丰富的一日三餐连续10天,几乎没有重复的菜品,可见这个“家”的管理者和每一位付出辛苦服务的工作人员多么用情而尽心。

生命的能量来自“静”,这个“家”最迷人的氛围就是安静。这安静,让人出世,有种闲看云卷云舒,淡观花开花闭的怡然,红尘俗事,不自觉已远忘他乡;这安静,似乎一直在告诉我,这里是文学之家,是灵魂之家。面对这安静,我个人深刻感觉很适合做三件事:

一、深呼吸。这里空气清新、湿润。浓度很高的负氧离子,略带一丝迷人的淡淡甜味。我平常练瑜珈,一到这里,敏感的肺部,便忍不住极力扩张,贪恋地深呼吸起来,整个身心即沉醉在舒服润泽的空气中。这个“家”,为每期前来度假的会员,都很体贴的请来专业太极拳教练,让素常不做深呼吸的人,也开始了深呼吸,这块适合深呼吸的宝地,也成为我的太极拳启蒙地。虽然,我曾在6-16岁练过10年武术,但太极拳的拳术风格与我当年参加表演比赛的武术套路截然不同。武术讲究暴发力和速度,讲究漂亮的亮相,讲究高踢腿、劈叉、腾空跳跃等高难度动作,总体以“放”为主;而太极拳恰恰相反,其轻起轻落,绵柔缓慢,含蓄内敛,以柔克刚,总体以“收”为主。这让我在惊讶矛盾纠结的同时,慢慢试着去体会琢磨太极的内涵与精髓,同时也为我提供了一个观照觉察自己的精气神,是否能趋于圆融与和谐的机会。

二、写作。如不写作,就是对这“创作之家”的辜负。在初次度假期间,跟王蒙老师聊天时,他说45卷的《王蒙文集》,其中20卷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可见这地方多么适合写作。就在第二次度假出发前,喜欢读书和文字的女儿坚定又兴奋的对我说:“这次去北戴河创作之家,我要带上我自己的电脑,我也要写作!”瞧,如此能引发一个人写作的冲动,“创作之家”可谓名副其实。

三、修行或疗愈。这地方能迅速让人收回向外的目光和心思,专心检查、检讨、反省、反思一切过往,不受任何打扰的刷新心灵,倾听自己成长的声音,给灵魂一次格式化的洗澡。加之守着不远处的大海,怎样的“洗澡”都尽可以被满足,从而获得一份内心的安详。
    这里迷人的安静,很适合自我疗愈,夜,更是静得出奇,能让血液与时间同步。两幢寓所顶层都有很开阔的露台,夜空仿佛离露台很近,满天空的星星,都好像跟我说话似的眼睛眨个不停。有时会有很多大朵大朵的云彩,追逐着游走,有时是一汪美月,映得人心澄体静,目光盈亮。仰望中,宇宙万物,在广阔深邃的空间里,完美和谐的运转,让人感动、惊叹和敬畏,同时也让自我感到格外渺小。回到宽敞舒适的寓所房间,面对镜子,反观自照,我会很淡定地仔细查看岁月在我生命中烙下的由里及外每一处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伤口,用情之针,绪之线,缝缝补补。尤其把心、肝、脾、肺、肾等零件,一样一样忍痛取出来,该擦洗的擦洗,该止血的止血,该消炎的消炎,该剪切的剪切,该打补丁的打补丁,针针线线密密缝,然后沉甸甸地塞回原位。最后,再像绣红旗一样,在皮肉表层绣上梦想与信仰的图腾。接下来,就期待迎接涅磐重生,化蛹为蝶的自己啦。

         于辉:营造这方净土的“家长”

“创作之家”整个院落的环境优美、干净、舒适,在这里度假创作,颇有作家王蒙在花园石碑上题写的“清悦”之境。

第一次度假时,初见“创作之家”负责人于辉主任,在跟他简短交谈后,我却不禁想起另一个相识20多年的我极为尊敬和感恩的人——原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孙德全老师——他有一脸温和的笑容,说话时总是稍微前倾着身子,一副谦恭、礼貌、低调、专注的姿态,给人一种特别尊重别人并愿意倾听别人心声的感觉,而他非常得体的谈吐,更有一种凡事都先设身处地替对方考虑、让对方感觉到很舒服的热心和周到,让所接触之人都不禁伸出大拇指由衷称赞——于辉老师给人的印象,酷似孙德全老师,而他俩本来也是关系甚好的朋友。有于辉这样一位“家长”,把这个“家”里里外外都打理得干净温馨舒适,对每一位到此度假的会员们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福气。

“创作之家”是1954年由巴金、丁玲等文学前辈在北戴河安一路原来一座破旧小院的基础上创建的。五六十年代开始接待会员度假,“文革”期间被一机械厂占用,80年代初,中国作协费尽极大的周折和努力,与河北省及秦皇岛市政府多次沟通协商,最后花了100多万搬走机械厂,终于收复地盘。后又几经扩建,才渐成目前总占地11亩,拥有3栋设有套房4间、双人标间40间的寓所和一幢单独别墅的总格局。

于辉主任从1991年开始就在“创作之家”工作,一路走来,他见证了这个“家”的艰难发展、壮大和整体环境的改善。作为负责人,他把“创作之家”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苦心营造,用情至真至深。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桌一椅,一屋一厅,每一点一滴的微小变化和审美总规划,都凝聚了他极其细致的心思和辛苦付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这里就像是我的家,看到她变得越来越好的样子,我心里就特别高兴。我希望,只要我在一天,我就要让这里优美干净、温馨舒适一天!”

这里的专职工作人员包括于辉只有三四位,其他负责接待、寓所及餐厅服务的数十位工作人员,都是每年开春后临时招聘培训上岗的。因为度假只安排在5月至9月,这段时间,海水最温柔,温度最适宜,让作家们每天亲近大海,可谓是对作家们最洁净、最辽阔的关爱。

一直以来,这个“家”,恪守着只为中国作协会员提供度假创作及相关会议活动,其他任何人即使花再多的钱也不允许入住,宁可房间空置,也绝不接受商业赚钱,所以,这个家干干净净,没有丝毫铜臭气息。

不过,中国作协机关也曾想将“创作之家”适当对外营业,但于辉主任有所顾虑,并对此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对外营业表面上虽然能赚到一些钱,但实际上大量涌来的外来人员,势必会毁掉这里的安静与祥和,假如再遇上不讲理的客人,在房间或露台上聚集,大声喧哗,划拳斗嘴,酗酒闹事或招来不三不四的人,但人家又掏了住宿费,你又不能去管。这样的话,表面赚了,实则亏了,失去优雅安静,口碑也差了,最终得不偿失。

于辉的顾虑和想法真诚中肯,中国作协机关最终采纳了他的想法,决定不对外营业。也曾有一些不信邪的土豪老板,仗着自己有钱,专门找到于辉,希望用万元甚至更多的钱求一夜宿,但同样遭到了于辉坚决的拒绝。在于辉心目中,“创作之家”是文学专属的一方可称得上庄重和神圣的净土,容不得半点俗尘和金钱污染。毕竟,这里曾是中国作家的泰斗级人物茅盾、老舍、巴金、冰心、丁玲、艾青、曹禺等居住和创作过的地方。来此度假的会员们,也都会以朝圣的心情和景仰的姿态走进这个温文尔雅的院落。

境由心造,致力于把“创作之家”的环境,打造得干净优美、安静祥和、清悦温馨,皆因于辉心中对老一辈文坛大家、对纯净文学和对每一位在孤灯清影中辛勤创作的作家们,充满深深的敬意和尊重之情。窃以为,每一位有幸到此度假的会员,都应该向于辉的纯净情怀,由衷致敬!

         清悦:大家名家集散地

在“创作之家”度假,凡遇见的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我都用崇敬的目光去打量他们。或许你不认识他本人,但你可能早已读过他们的作品,或许你因为阅读范围窄,可能一点都不了解的人,要么是全国颇有影响力的文学大咖,要么是让某省或地区都为之自豪的创作达人。无论遇见谁,对我这个“文学老青年”来说,都是很难得的求教与学习之缘。

这个“家”的花园里,静静竖立着一尊引人注目的石碑,上面是王蒙老师题写的“清悦”二字。每年夏天,王蒙都来这里度假写作,他对这个家“清悦”之境的感受,应该是最深刻的。凡到此度假的会员,都会在石碑前驻足凝视,饶有兴致地品味“清悦”。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这“清悦之境”,当我第三次来这里度假时,写作余瑕喜欢练练书法的王蒙老师,亦欣然挥毫为我题写了一幅《清悦》,让我甚为悦然,感谢感恩。

王蒙老师住在“创作之家”的别墅院落里,该院落环境更是优美幽静,犹如世外桃源。在此潜心创作,想必会跃入灵感飞舞、文思泉涌之境,否则,浩浩荡荡的45卷《王蒙文集》的其中20卷,就不会诞生于此了。初次到“创作之家”度假,是2014年夏天,恰好我的新书《灵魂的天使——12位文化艺术名家的另面人生》出版不久,因为该书的封底上,有王蒙老师为我写的推荐语:“清净的向往,热烈的期盼,不悔的付出,亲和的追踪。祝福张晴!”于是给他去送书,便在他的院落跟他有了半个下午的聊天。他精神饱满的状态,很难让人相信他已是80岁高龄,尤其让我惊叹的是,他每天下午都去大海里游泳40分钟,那天去他的院落时,正是他刚刚游泳回来不久,看上去他的整个精气神都非常好。

绝大多数中国老人,一过60岁就完全放弃自己,变成一副“混吃等死”的模样。王蒙老师80多岁还每天游泳且每过一段时间都有新书推出,这样激情丰沛的生命状态,实在太励志了,不得不让人叹服。那天,王蒙老师很认真地翻看了《灵魂的天使》,并给予了我许多鼓励。我也借机向他请教了不少写作问题,以及准备写的一部新作品的结构上的困惑,他的回答和建议让我茅塞顿开,受益非浅。

2018年初夏,于辉为王蒙拍摄的穿泳衣露腹肌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被频频转发,引得见惯了40岁左右就开始“中年油腻挺着六甲大肚子”的人们无不惊叹和称赞。8月中旬,我再次来到创作之家,次日就碰到准备去吃早餐的王蒙老师,一见他,我忍不住说:
    “王蒙老师,您穿泳衣露腹肌的那张照片,太励志了!”
    他笑着认真答道:
    “我是80岁的耄耋肌肉男!”他的回答,和他等身的皇皇巨著一样励志。

此次度假期间,于辉给我推荐了王蒙最新发表于《人民日报》的散文《天地·岁月·人》,不足600字的文章,本真、灿烂,既有真情,又有激情,丝毫不像是经历了太多人生风雨的耄耋之年的老作家写的。王蒙每天坚持游泳健身和饱满的创作激情,实在是我等晚辈致敬和学习的楷模。

遇见的另一位让人敬佩的名家,是蒋子龙老师。他高大、挺拔,带着小孙子和大伙一起乘大巴车观光游览,上上下下,进进出出,说话风趣幽默,非常活跃,他的状态也是特别让人惊叹,一点都不像是73岁的人。每当有晚辈向他表示崇拜时,他都摆摆手谦虚而低调地说:“嗨,过时了,过时了!”我给他也赠送了一本《灵魂的天使》,在核桃树下,他让我在扉页上签名,我说我字写得太丑,就不签名了,但他执意要我签名,并调侃说不签名就是看不起他,我只好硬着头皮签名献丑,他随和、低调、谦虚的姿态,恰如这核桃树。说来很是有缘,后来在人民出版社组织的作家艺术家赴中朝边境一周多的采风活动中,我与蒋子龙老师再次相遇,进一步领略了他独特而魅力十足的大咖风范。

另一位巧遇的知名作家,是与我熟悉已久的带着太太和小孙子团团一起来的张庆和老师,他曾是《中国建材报》编辑部主任,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诗人,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都写得很出彩。尤其他待人特别真诚和善,乐于助人,像一位热心的邻家大哥。我把那次带去的最后一本《灵魂的天使》赠送给了他,没想到他当晚就很认真地读了,次日再见时,他叮嘱我,让我把其中写毕淑敏的人物稿word文档发给他,他要推荐给《卢沟月》杂志转载,两月后,文章就发表出来了。人以类聚,认识张庆和老师,缘于前面提到的他的铁哥儿们孙德全老师10多年前的极力推崇和引荐,他们两位,善良仁慈,热心真诚,都像邻家大哥似的对我一如既往的关照和鼓励,给了我这个北漂写作者莫大的精神力量,让我永远铭记并感念于心。 

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大家”的陕西才子方英文,早就听闻过他的大名,只是没见过面。那天,在“创作之家”寓所门口,忽然,有人用手机给我抓拍了一张画面蛮不错的照片,随后求证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方英文老师。他的长篇小说《落红》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出版,受到读者广泛欢迎,他的书法,亦如他的美文一样有魅力。2016年春节,他用微信给我发来写有 “晴”和“美”两个斗方字的书法照片,黑色的字,写在带金边的大红色宣纸上,看上去美不胜收,这两个漂亮且喻意美好的字,对我来说,是我收到的春节最美的鼓励和祝福!虽然,他告诉我,这两个字不是他用毛笔写的,而是他用手指在电脑游戏上划拉的,但在我看来,它们所传达的鼓励和祝福之美意,已足够让我开心。后来,方老师专门挥毫泼墨为我写了一副书法并用邮政快递寄到了北京,这副书法写的是《吐纳宇宙》——之所以写这样四个字,是因为曾在北戴河度假期间,方老师见我每天早晨跟着太极拳老师学习太极,又在我的《舞瑜闻花香》文章中看到我练瑜伽的一组照片。他说:“吐纳宇宙,瑜伽太极之妙也”,于是,便有了这幅书法。真好,感谢方老师的鼓励之美!

与诗人吴文昌,说来很是有缘,先后两期在创作之家度假都与他相遇。他对格律诗有着特别的热爱,曾作为原吉林省人事厅厅长及党组书记、原吉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的他,虽然有着繁忙的政务,但只要有一点闲暇,他就埋头构思,琢磨写诗,迄今累计创作了2000多首诗作,先后出版了格律诗集《临清集》《心远集》《俯仰集》等。近年来,他作为吉林省文化援藏援彊促进会会长,依然在坚持创作,他在写格律诗的同时,也写一些现代诗和散文散见于报端。他还常常在微信向我分享新写的作品,令人不禁佩服他的勤奋。他的微信个性签名只有简单的六个字:临清流而赋诗。由此可鉴他的一腔爱诗之心。

俞胜,是近几年崭露头角的实力派青年作家,也许因为他的学历是科学技术哲学硕士,所以他的作品总是透着一股浓郁的人文气息。他待人的态度温和而谦卑,他也很阳光,很容易笑,但笑容中总是带着一丝腼腆,正如他在自己的作品《音痴》中描述的“我一直是个性格内敛、人前爱脸红、爱羞涩的少年”一样,尽管现在已近中年,但他说话或微笑时,依然透着少年般的羞涩。他带着太太和女儿一起来度假,很巧的是,几乎每顿饭他们一家都跟我坐在同一张餐桌前用餐,因此,第次我都观察到,他看太太和女儿的眼神,始终都充满着一种温柔的深情。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每天我都会看到他陪着女儿在花园里玩耍,并且总是很宠爱的抱着女儿一圈一圈旋转,听着他女儿快乐的笑声,在花园里幸福的荡漾,我就忍不住在心中暗想: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更是一个令人称赞的好父亲!他的微信个性签名有八个字:敬畏生活,敬畏文字。想必这正是他做人和写作的境界。

关捷,一位艺术家气质很浓的满族作家、沈阳市的明星记者,因为敢说新闻实话,曾被恶势力威胁恐吓,但他依然坚守良心实话实说;因为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寻找英雄》等书籍,曾被崔永元在自己的作品《不过如此》中重墨褒奖。度假的10天时间,他每天早晨5:59分准时与王蒙在大门口汇合,然后俩人一起散步畅聊文学和满族文化。因为王蒙新写的作品与满族有关,为了写好满族人及其长相与气质特点,王蒙特意观察了解他。关捷说,王蒙老师如此认真的写作态度,非常令他敬佩和值得学习。

来自辽宁的才女刘文艳,是一位学者型作家。18岁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各类体裁创作皆很擅长,曾任香港《大公报》高级记者、记者站长,现任辽宁省作协主席。她早在1987年出版的文学传记《尹湛纳希传》,填补了被誉为蒙古族曹雪芹的清代伟大作家尹湛纳希生平传记的空白,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她的纪实散文集《爱的诉说》,一度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并获得了“冰心散文奖”等多项大奖。度假期间,她积极参与太极拳学习,真诚分享学习心得,并很热心的为我们大家组建了一个太极拳微信群,让大家有了一个探讨和互动太极拳的小园地,真好,感谢刘老师。

具有绅士风度的子川,来自南京,生于高邮,是汪曾祺的同乡。他的父亲张也愚先生,是一位蜗居高邮的传统文人,不仅诗书琴棋样样精通,更是高邮人眼中了不起的平民书法家,矗立于高邮人民公园的“高邮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大字就出自其手笔。子川完全继承了父亲的才华,琴棋诗书无所不能,各类创作与获奖颇丰。尤其是他写家乡高邮的长文《故里杂忆》,被《中国作家》连续6期作了系列推荐;他的书法作品,也深得韩国作协主席李时英等人的欣赏并收藏。度假期间,任何时候碰到子川,他都是一副儒雅而谦谦君子的样子,手里还时常摇着一把扇子,极显文人气质。每天早晨6:30分,他跟我们一起学练太极拳,他认真潜心的学习姿态,深得太极拳教练黎会申老师的赏识。

沈洋,来自云南昭通,他的中篇小说《包裹》被拍摄成同名电影,并被多项国际电影大奖提名。他是一位沉得住气的70后作家,为了写出有筋骨、有温度和有泥土气息的长篇小说《万物生》,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他深入基层生活,走村串户,遍访农家,与村民们结下了兄弟般的友情,而这部作品也受到了国内众多知名文学评论家的高度赞赏。 

来自黑龙江的知名儿童文学作家鲁奇,他的职业竟然是监狱警察。80后的他本来就很年轻,还长着一张娃娃脸,要不是他身边总带着妻子和儿子,他的样子简直就像一个大学生,如此年轻的状态,很让人羡慕。于是我猜测,他之所以那么年轻,可能因为他是儿童文学作家吧?鲁奇听了我的猜测,笑道:干脆你也改行,当儿童文学作家,你就跟我一样像大学生了!我觉得他的建议真不错,只可惜,我的笔,估计不听使唤。

总之,在“创作之家”,稍不留神就会碰到来自各地独具个性的大家名家,鉴于文章篇幅,就不一一赘述了,能够近距离观察并向他们请教学习,真好。

   创作之家——北戴河安一路9号,一个好记又让人安心的地址,一个让中国作家们品味“清悦”,安享敬净静雅的地方。

希望我能经常有机会,到这个“家”里来深呼吸、写作、修行疗愈和学习。

愿我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能够多向这个专属文学的纯净院落致敬,向那两棵岁月厚重,低调丰盛的核桃树致敬。


【温馨敬告】:

张晴最新散文集《心中盛开的向日葵》已经出版,期待众亲们暖心支持!

购买此书请加微信:443198455(请添加时注明订书)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