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与坚守
——读张晴的长篇小说《漂在北京》
⊙文/邱华栋
十多年前,在北京东八里庄的鲁迅文学院内或附近的臭水沟河边、红领巾公园等地方,经常碰到张晴,那时她是文学小青年。
老实、朴素、清纯,见人腼腆一笑,也没有话,最多问声“老师好!”是她留给人的最初印象。后来见面多了,熟悉了,她还是没有话,只是安静地听别人说,听到会心处或需要回应时,她就微笑,点头。
十多年后,她话仍然很少,但她写的作品越来越多。这部52万字的长篇小说,就是一个见证。这部作品描写的是一群北漂人奋斗的故事。写了4年多,加上修改总共花了5年时间。且抛开作品内容不说,在现今这样浮躁的年代,快餐式的东西劈头盖脸,能够经住诱惑,耐住寂寞花四五年时间写一部作品,就叫可贵。
北漂,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意志信仰,这个庞大的奋斗群体,对北京乃至全国的建设与发展都有着不同凡响和举足轻重的意义。张晴作为一个从大西北来的北漂人,抓住了这一文化现象,她用她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描述北漂人的酸甜苦辣和对人生态度及生命意义的思考。
然而,北漂人的奋斗,却充满了太多的眼泪。正如她在作品中写道:
“对于北漂人来说,北京既包容又冷漠,既喧嚣又沉默,既矛盾又和谐,既像天堂,又像地狱。
北京,让奋斗的北漂人流泪,但北京不相信眼泪!
北京,就像一座迷人的华美舞台,心怀梦想的北漂人,都想在这座舞台上,演出一场自己的人生大戏……”
作品通过一群北漂人的奋斗故事,揭示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情态。作品题材紧贴社会现实,涉及了人们生活与精神层面的很多问题,比如:个人素质、文学是否已死、养狗人亲情转移、高房价、黑中介、“鸽子笼”群租、牢长狱霸、企业产品质量及诚信、传销和直销、环境染污、金钱崇拜、信仰缺失、盲目爱国、二奶和小三的盛行、吸烟的危害、地震、娱乐至死的媒体、网吧游戏对青少年的毁灭、小姐、性病、单亲孩子心灵的受伤与救助问题等等。致使作品信息量大,故事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整部作品洋溢着积极向上的基调,被著名作家周明喻为是一部中国版的《飘》。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目前有六七百万北漂人,在这部小说中,出现的众多人物,除了许仙是北京本地人,其他都是北漂人,可以说,诸多北漂人都能从作品中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或生活境遇。
这部作品是张晴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因为是处女作,肯定有诸多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不成熟之处。但我的整体感觉是,这部作品既有思想性,又有故事性,既充满温婉情意,又呼唤美好精神形式,应该说是一部具有励志力量的明亮作品。尤其是她在作品中反复写到了三样东西作为一种信仰象征:白色的百合花、饺子、鸡汤。另外还有从封面到内文飘入读者眼帘的蒲公英,这些元素,都非常有意思。相信每个读者看了,都有不同的感受并体会其中蕴含的韵味。
张晴本人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呼唤人性的真善美和积极乐观、不断学习、自我修炼、持续成长、追求梦想的人生态度与自我和谐的健康心态,以鼓励现代浮躁、迷茫、抑郁的人们,为了生命的丰富、精彩和意义而好好地活下去、爱下去、奋斗下去。
可以肯定,作者的愿望是美好的,人类因为有了美好的愿望,所以才去奋斗,去拼搏,也才有了向心中的理想靠近的可能。就像作者在小说中描写的女主人公梦斐,为了心中执著的文学梦想,即使书商打击她说:“文学?这年头,文学早已经死了。”并一再鼓动她“这年头,要学会一脱成名”……即使她的曾经也十分酷爱文学但后来背弃文学的堂姐不屑地数落她:“不管你写什么都是又苦又累又穷,这年头,写书的多,读书的少。再说了,你能把你写成鲁迅吗?即使你好不容易把你写成了鲁迅,但现实的状况是: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知道周迅的越来越多。”……即使有很多的阻力和压力,但是,梦斐依然深深热爱着文学,默默地写,默默地坚守着心中认定的呼唤真善美的文学责任和文学精神。
而男主人公安致远,为了心中的梦想,从一个东北乡下的放牛娃最后成长为新加坡分公司总经理,他的成长和优秀,伴随了太多的坎坷和磨难,但他坚持在学习中努力成长,努力坚守着一种“心中存爱,美善一生”的精神信仰……
在当下人们价值观普遍混乱的年代,为了吸金而不惜丧失太多精神层面可贵东西的人比比皆是,那么呼唤信仰,呼唤精神追求,呼唤真善美,呼唤积极向上,呼唤自我和谐的生活态度和生命状态,就是一种可贵的坚守。
这世上,只要还有坚守,我们心中期冀的美好,就永远不会消失。
【该文作者简介】
邱华栋,当代实力派作家。16岁开始发表作品,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88年被破格录取到武汉大学中文系。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在《中华工商时报》工作多年,曾为《青年文学》杂志执行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