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你去了哪里?!
2018-02-22 17:04:24
  • 0
  • 3
  • 53
  • 0

明信片,你去了哪里?! 

⊙文∕ 张晴(黑白梦幻)

          表达情感的仪式

每到年尾,明信片就像雪花一样,美丽地飘啊飘。

正在下雪的地方,明信片和雪片一起飘着、舞着,没有下雪的地方,明信片就替代雪花舞着、飘着。我们的生活,因此多了一道温暖而美好的风景。

从中学时学会寄第一张明信片开始,各种漂亮的明信片,就成了我向亲朋好友老师,以及对这个世界表达情感的一种小小仪式。许多年来,我不知道共寄出了多少明信片,反正每年圣诞、元旦、春节这几个重要的节日,都要寄出数十张,再加上亲人、朋友的生日及特殊纪念日等等,其数量实在难以计算。

曾在2000年的新年前,我刻意为自己寄出了一张明信片。因为,一直都在忙着祝福别人,却忘了祝福自己。在那个新的千年来临之际,我通过绿色邮政,为自己祝福,实在算是一件别致的事情。即使不为别的,也为那一枚具有纪念意义的邮戳。

我怀着一腔浓郁的盼望,我等啊等!

可是,圣诞节过去了,新年也过去了,而我刻意为自己寄出的祝福,却始终没有到来,一颗热呼呼的心都等凉了。之后的两个新年前,我执着的先后又给自己寄了明信片,然而,遗憾的是,竟然连续3年,我都没有收到自己寄给自己的祝福。我想:尽管我没有收到,但我的心知道,我为自己寄过祝福。

可是,我的朋友们收到我的祝福了吗?!

在当时信息不是很发达的年代,路途迢迢,借助一张美丽的明信片,为亲友们捎去些许快乐,是我的期望,我想象着,朋友们在收到明信片的那一刻,脸上能绽放出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明信片消失之迷

就在我第三年没有收到给自己祝福的那个圣诞节后的一天,偶然在电视上听到一则一闪而过的短新闻,说某地的邮政人员将厚厚一捆邮件扔进了河里云云,因为当时正忙于炒菜,没顾上记下如此事件具体发生在何处?但那一刻,我仿佛觉得,我寄出的数十张明信片,包括给自己的,也都被投到河里了。那么多充满温情的心意,全都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任寒风吹彻,任冰冷吞筮。

后又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山村穷孩子,好不容易金榜题名考上了某大学,却因为邮局的迟迟延误,使录取通知书过期作废,毁了一个学子的前程。这让人在震惊的同时,也充满了愤慨与寒心。

相比金榜题名的录取通知书,我寄的区区明信片,又何足挂齿呢?

我连续三年寄给自己近在咫只的明信片都收不到,寄给远方亲友们的,又能指望几个人收到呢?

那个年代手机没有普及,人与人间的沟通,主要靠信件和座机电话。

尽管,在那些明信片里,我在书写贺词的那一刻,充满了真心的情意与祝福,但毕竟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我不能因为寄出了一张充满人情味的卡片,而再去专门写信或打电话问询对方收到了没有?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这样做。

所以,很多时候,收到与否?都是一个迷,除非对方在十天半月之后给你也寄一张“礼尚往来”的卡片,表示他的谢意,但大多数人都不这样做。因为到那个时候,节日已过,提前祝福的意义也已失去。更重要的是,既然是朋友,他知道你的心,也懂得对你的回应,也许他早已在你之前就寄出了同样的祝福与挂牵,即便一路顺利到达你手中,你一样不知道他是否收到了你的祝福,而如果他寄给你的信件或明信片,在半途遭遇不测,或被不负责任的随意丢弃在什么不为人知的地方。那这个迷,就永无解开之日了。

岁岁年年,年年岁岁,不知道我们的绿色邮政,制造了多少这样的迷?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多少朋友?难怪那时候王刚主持的一档《朋友》节目,总有人在寻找失去联络的朋友,难道不是么?

                       伤害你没商量

其实,寄丢一张或多张明信片算什么?挂号寄出去的大部头书籍、报纸、资料、照片等等,说没有就没有了,拿着一张小小的叫做收据的纸片去查吧,耗时耗力耗心情,查不出结果不说,其服务态度差得真心让人吐血;曾有一外地报社朋友电话紧急约稿,画好的版面早已预留了位置,当时电子邮件尚未普及,我用特快专递邮寄抄写在方格纸上的稿件,邮政方的承诺是保证48小时内寄达,而报纸会在一周后出版,从时间上算完全绰绰有余,忘了当时所花的邮费,只记得真心贵,时间就是金钱,贵就贵点吧。但出人意料的是,对方竟然在半个月后才收到稿件,这样的服务,怎么叫人信任啊?另有一朋友,无限遗憾地告诉我,他曾经也用邮政特快专递,为一异国非同寻常的朋友寄结婚礼物,可是,在朋友婚礼前一个月寄出的礼物,居然在朋友婚后半年方才抵达,造成的结果是,差一点点就永远失去了这一重要的朋友……类似于这样不负责的邮政事故,听到、看到或自己亲身经历的实例不甚枚举,但没有办法,我们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也许,正因为中国邮政的服务差强人意,致使这几年涌现出快递公司的繁荣,再加上自从有了支付宝和微信,转帐的快捷,大家对中国邮政汇款单的使用率也越来越少,尽管如此,人们从根本上还是离不开中国邮政。比如订阅报刊杂志、比如公对公和公对私的邮寄业务,尤其对于庞大的写作群体而言,接收发表文章的样刊和稿酬通知单,中国邮政简直就是让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的惊喜宝囊。因为,所有的纸媒,都不会用快递寄样刊,而是通过邮局邮寄;绝大多数纸媒,尤其是党报党刊,宁愿费力劳神的用汇款单通过邮局寄发稿酬,也绝不会通过银行转帐发稿酬。

我有几十个微信文学群,群友们抱怨最多的,就是邮局经常寄丢他们发表文章的样报样刊,甚至稿酬通知单,我也常常遭遇这种经历。呕心沥血的文学群友们,共同的心痛感受就是:邮局系统太差,服务态度不好,还极其不负责任。

在网上,我发现骂中国邮政服务差的文章和帖子竟然很多,甚至有人用“极其恶劣”和“中国邮政很垃圾”来表达他们的不爽。可见,被中国邮政伤害的人,实在不少。实事上,傲慢、态度差、效率低、四平八稳,是中国所有政府部门和国企工作人员的普遍“面相”。

                   难道,明信片都长了一双势利眼?

2018新年伊始,十几年再没有给自己寄过明信片的我,突然像犯了神经病似的,又决定给自己寄张明信片,大致理由有二:一是2017年12月下旬,我得了一场夺命流感,灵魂在天花板上挂了许久,差点死掉,所幸最终上帝赐恩典,让我的灵魂坠落下来与我的肉身合二为一,又使我活了下来,所以想寄张明信片感恩上帝,同时祝福自己;二是十几年过去了,我自作多情的想象着,邮资一路上涨的中国邮政,其服务也应该有所提升吧?!
    所寄的明信片,是2017年12月初,我应邀观看电影《至爱梵高》时,主办方赠送的一组电影海报明信片的其中一张——蓝色水印上的主人公梵高的画像。邮局离家有一站多地,在去邮局前,我满怀信心的对同行的西西公主说:
    “十几年前我给自己连续三年寄的明信片都没收到,但愿这张能收到!”
    她一听,立即掏出手机说:
    “你拿着明信片,咱俩拍张照片,相信这张一定能收到,噢耶!”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这张配图。
    当时,在邮局柜台,我忍不住问邮局工作人员:

“这明信片,保证能收到吧?”
    工作人员斜眼瞟我一眼,懒洋洋地回答说:

“你如果不放心,就买个信封装起来,用挂号信寄。”

字典上说:明信片,是一种不用信封就可以直接投寄的载有信息的卡片。
    我心想:买信封装起来再寄,那还叫明信片吗?

最后我坚持没用信封,因为,我内心抱着以为邮局服务有所提升的期望。

然而,我真的太自作多情了,邮局离我住的地方也就2000米左右,但我寄给自己的明信片,至今都过了一个半月也没收到。我真心有点失落,都十几年过去了,邮资不断在涨,服务却四平八稳丝毫没有提升。

春节期间,我把这件事,跟一位同样有着明信片情结的朋友说起,朋友毫不惊讶地说:

“我在新年前给朋友们寄了30多张明信片,其中只有6个人收到了,收到的都是党政机关和银行里面的朋友!”
       我惊呆了,这年头,难道,明信片都长了一双势利眼,只认当官的人和有钱人吗?

     亲爱的象征传递祝福和温暖的绿色中国邮政啊,不要因为明信片又轻又薄又不具有伟大的意义,就可以随意丢弃,要知道,那小小的卡片里,一样装着老百姓对你们的信任。

面对天空,面对大地,我不禁轻轻地问一句:

明信片,你去了哪里?!

张晴最新散文集《心中盛开的向日葵》 

        期待众亲们暖心支持!!!

 预定购买此书请加微信:443198455(添加时请注明购书)

 作家张晴-百度百科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6%99%B4/5943348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