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自默:多维立体,绚丽璀璨(上)
2019-02-05 17:44:54
  • 0
  • 4
  • 28
  • 0

崔自默:多维立体,绚丽璀璨(上)

                               文∕张晴(黑白梦幻)

2018年12月8日,在保利“北京翰海2018秋季拍卖会•中国当代书画”专场中,艺术家崔自默的新彩作品《Holy Way》和书法作品《仁爱》,经过多轮竞拍,分别以20.7万元人民币(折合103.5万元/平尺)和5.2万元人民币(折合26万元/平尺)成交,再次创下了惊人的拍卖佳绩。

一直以来,崔自默似乎总是以一种不惊人不罢休的状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无论是他的作品、说话方式和做事风格。

      因好奇走近崔自默 

八年前,我第一次采访崔自默,驱使我决定去采访他的原由,竟然是因为好奇。

当时,在采访前一个月,我在一本杂志的书画版面上看到“崔自默”三个字时,第一眼就觉得这名字特别好。不知何故?抛开姓不说,“自默”这两个字,让我瞬间想到另外两个我一向很喜欢的字:“慎独”。虽然二者的长相和发音均截然不同,但我总觉得,二者的意义实在有妙合之处。“慎独”是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想必取名为“自默”的人,一定也是进行着某种自我涵养与修行,或者说至少也有此愿望吧。

巧合的是,之后不久,杂志社领导派给我一个新的采访任务——被采访之人,竟然就是崔自默。当然,如果我不愿去采访,我也可以拒绝。

就在去采访的前一天,媒体系统的女友记者在得知我将采访崔自默时,她竟然惊呼并快言快语道:“哎呀,崔自默我知道,那人说话颠三倒四,你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写的文章也是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更可笑的是,他还特别爱写。你采访他,可有你罪受了,你就等着晕菜吧。那样的人,你吭哧半天,最后能写上一页就算不错了。”

女友的话,让我很惊疑。随后我上网去搜,“不幸”的是,竟然搜出了不少骂崔自默的文章、评论和留言,大意是说崔自默不过是一个“混混儿”,言辞激烈的说他是一个“骗子”,更有甚者毫不客气地树他为“敌人”。这更让我惊诧不已,一个年纪不高的学者画家,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响动呢?

作人物专访,我一直秉持着一个理念,就是被采访的人至少要在精神或思想层面上打动我,或者说他身上具有某种人格魅力与人性光辉,很值得去抒写。崔自默的“负面信息”如此之多,先入为主的印象就很不好,采访的意义何在呢?我不甘心,继续搜,最后又搜出了一堆完全相反的赞誉:国学大师文怀沙称赞崔自默是“五百年来一奇才”!而季羡林、张岱年、王朝闻、周汝昌、华君武、张中行等大家名家也都称赞他是“通才”或“天才”。他还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范曾教授的第一个博士生弟子……

一半是冰,一半是火,看来,崔自默是处在冰与火的洗礼中。我好奇,崔自默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怀着这份好奇,我走近了崔自默。

目光如炬,思想如飞 

崔自默本人,比照片上要显得年轻很多,就像三十多岁的小伙子。事实上,他本来就很年轻,当年44岁,正值男人的“花季”。

瘦、高、干练,皮肤细腻白晰,他开口说话,先是一笑,牙齿很白,闪着亮光。看人、说话时,都微扬着脸、微眯着眼,给人一副神采焕发,英气十足的感觉。但崔自默所蕴含着的英气,跟那种长相英俊的帅哥截然不同——仿佛是携带着一种巨大的场,姑且理解为“气场”吧。

尤其是他的眼睛,极其明亮、深远、坚毅,用“目光如炬”这个词来形容他,再妥帖不过。他在看你的时候,你感觉他的眼睛具有超凡的穿透力。他不仅看到你的心里、骨子里,甚至看到你身后很遥远的地方。而你看过去,却每每在他坚毅的身量中,感觉到一种“空”——庄子说的“虚己游世”,大致如此吧。

这样一双“一眼看穿你”的眼睛,很容易摄取你的心魄,抓走你的自信,让你在震撼中如坐针贴,心理素质差的人,甚至会有种被他一眼中伤的危险。正如著名作家老村在《自默之为,金刚行在》一文中描述崔自默给他的第一印象时写道:“自默不同凡响,他给我的印象,就像被子弹打中、被刀剌伤了一样,从此就留下他的痕迹了。”说实话,我与作家老村的感觉类同,只不过,我是被崔自默的眼神中伤的那种。

从凡夫至佛位有“五眼”之说,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中,佛眼为至尊境界,它是智慧的全体;佛眼无不见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一切皆见。我觉得,崔自默的眼睛可称为神眼,它与佛眼异曲同工。

这种一眼看穿你的眼睛,虽然会顿时让你失去自信,但对于采访来说,倒是件好事,因为你不用问他,因为你想问什么他都知道,你只需摆正了自己的耳朵,专注倾听就是了。尤其是,崔自默颇有口才,字字珠玑,且很健谈。你想问的他会告诉你,你没想起来问的,他也会坦诚告诉你。对于这点,著名品牌大师陈丹就曾有过很到位的描述:“崔自默来了,诗到了。崔自默来了,思想到了。”“崔自默是简单的;崔自默是复杂的。”“崔自默来了,大家都别说了。”

是的,我们都不用说了,聆听就是了。

采访是在崔自默的工作室,他先是泡上了一壶名为“诚虚净”的茶。后来才知道,这三个字是他独创的“三字经”,也是他注册的一个茶文化品牌。在茶香飘溢之际,他燃起了一炷香,随后从另一间屋子隐约传来了清幽淡雅的佛教音乐。这样的采访环境,感觉实在是好。

然而,仅仅是聆听,你有时都会感觉到很吃力,因为,他的思想如飞,给人过山车般的感受。他的思维犹如磁感应线一样缜密,他似乎懂得世间一切的东西,博而精!他的体内亦仿佛蕴藏着某种神秘而巨大的能量,一不小心,就会被涌动的能量包围,挤压得你近乎窒息。假如你的思想不竭力跟他一起飞的话,就很难跟得上他的思绪,你会被他无情地远远抛下。这种感觉很“可怕”。宇宙的“黑洞”,可以吸引和消化任何物体,大概就是这样。

“在茫茫的宇宙太空,没有所谓高低上下左右,只有运动;没有坐标,没有确切的信息,怎么行?”崔自默这么说。

崔自默的思想跳跃感十足,就像孙悟空翻筋斗云一样,眨眼就飞出十万八千里。你正在追赶得费力劳神之际,他会很适时地把话题回归原位,于是你又不得不佩服他的细心、智慧和深髓。他看问题的角度,纷繁复杂,科学的、艺术的、哲学的、数理的、宗教的等等,但最终的结论,却回归简单素朴:看得透,说得破,一针见血,直指人心。他使用古文深奥的词汇,有时掺杂英语,还忽然会冒出大白话、俗语,纵横捭阖,左右逢源,话丑理端,深入浅出。你会忍不住在心底由衷地惊叹一句:这人简直太神了!

对崔自默而言,很多东西属于常识,所以他言谈时会略去很多环节,类似禅宗公案的机锋,一超直入,难怪让人有时摸不着头脑。由此,我终于明白了之前媒体女友评价崔自默“说话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和前言不搭后语”的话的意思了,因为女友的思想跟崔自默完全不在一个频率和高度上,她被他的思维扔到了很遥远的地方。

这也难怪,崔自默是一个工科、理科、文科兼通的艺术史学博士。正是如此复杂的交叉学术背景,成就了他丰盈的思想和思绪,并使其闪烁着无人能及的犹如彩虹织就的五彩缤纷的光芒;又犹如一颗璀璨的钻石,闪耀得使别人眼花缭乱,目眩神摇。

他不仅思想飞快,篆刻、雕塑,刀快;书画、写作,笔快;摄影快门快;上网写日志、发贴也飞快;开车速度更是极快;一口英语,也是流利而畅快。甚至就连捉苍蝇,他的动作也是麻利飞快,这是他在小学五年级时,在冬天的课间,跟同学们站在阳光里,互相切磋练就的绝活儿。崔自默艺术创作涉猎甚广,样样精通,并时时创新。除了书法、篆刻、国画、油画、瓷器、雕塑、装置、紫砂、粘贴、漫画、摄影以及寓言、诗歌、散文、随笔等外,还有“默纸”(No printing; no painting:不印刷;不书写),即一种完全的古法手工造纸。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造纸的传承人王兴武师傅专门为崔自默所造,前后共要经过72道工序,一张纸要三五天才能完成。纸浆的中间,嵌进去了崔自默的水默画作的碎片,看上去既是纸,又是画,是一种手工造纸的现代独创纸画,也是崔自默的一项专利。故称“默纸”。

如此看来,那些名家方家对崔自默共同发出“奇才”“通才”“天才”之类的赞叹,就不足为怪了。他简直就是用他的神眼、神刀、神笔、神思、神创,构成了一个“神话”。

作家、职业出版人阮殿文曾说:“崔自默的作品颇具丰富性,他在传统中国画美学、东西方艺术融合、传统与现代贯通以及思维拓展创新上始终不断探索和实践,其作品的丰富性,不是表现在形式上,而是表现在思维、思想和对自我与天地人神的认知上。”

我记得对崔自默初次采访结束后,领导很是兴致勃勃地问我:

“你感觉崔自默这个人怎么样?”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崔自默不是人!”

就在领导一愣神,吃惊地张大嘴巴瞪眼看我时,我接着说:“他是神!”领导听了,恍悟间忍不住满意的哈哈大笑。 

在一片骂声中“正在进步”

说崔自默是“神”,并非说他就是上帝。我说的“神”,指的是科学的客观的一种能量、法则或超存在。这种“神”具有卓越的天性和超凡的想象力,所有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更高境界时都会走向神性,这是对自然宇宙的一种崇敬、敬畏,是对不可知的领域的科学态度。只是,“神”也是需要不断成长和持续进步的。

崔自默小时候对物理和数学很感兴趣,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同时,他又对文学艺术也很感兴趣。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正在进步。”即使他已经名声在外,生命高度不断攀升,但当别人问他最近做什么时,他仍然会认真地回答:“正在进步!”既朴实又自在,谦虚又自信。

他的每一点进步和好学上进的品质,都跟小时候父亲对他严厉的教育方式分不开。“只有进步,没有后退,接近第一名,然后是第一名,并且坚持住。”这是父亲对他和哥哥从小的要求,也是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种目标的引领下,1982年9月,崔自默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全国首批重点中学河北辛集中学。当时父亲送他去高中,分手时父亲对他说:“你要自己管好自己。”

“自己管好自己”——崔自默铭记着父亲的这句话,三年高中,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直到考上大学,虽然考得很不满意,没有被期望中的清华大学录取,但西北轻工业学院也算很不错了。父亲把他送进大学安顿好后,临别,父亲握着他的手,又对他说:“你上大学了,以后要自己管好自己。”那一刻,父亲深情地看着他,眼神里却盛满了不放心。那种眼神,他至今依然记得很清晰。

“自己管好自己”——这句再简单不过的话,却是令崔自默至今黯然神伤的父亲的至理名言。中国杰出教育家、北大教育系创始人高仁山先生在80多年前就倡导“个人自治”,即:自己管自己的能力。崔自默父亲的至理名言,与高仁山倡导的“个人自治”完全异曲同工。就是在这种“自己管好自己”的生命状态中,崔自默不断进步,直到后来在北漂居无定所的辛酸与无望中,努力考上北京轻工业学院研究生,后又为了实现艺术梦想考上天津南开大学艺术史学博士。

“自己管自己,是最残酷的。自觉、自策、自信,只能靠自己。欲想有所成就,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崔自默如是说。没有了父亲在身边的刻意管教,自己管着自己,默默进步,勤学苦练,潜心修行。这种生命状态与儒家倡导的“慎独”境界是多么妙合!大学期间,他在更换了很多名字之后,终于确定了“自默”这个名字。想必这个久经琢磨的名字中,既包裹着父亲对他的鞭策,又包裹着他对英年早逝的父亲的纪念,更影射着他对“慎独”修行的崇尚吧。

崔自默在跟人聊天交流时,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他的手底下永远有纸和笔。说话间,他的笔飞快地在纸上行走,要么是着重词,要么是图解,要么是线条,要么是奇奇怪怪的符号,总之,他思想不停,手不停。这无疑是一种勤奋的习惯,聚沙成塔。

“勤奋即天才”,崔自默如此定义。他勤奋,不仅体现在持续学习和思考上,还体现在身体力行的行动上。在大学时,他曾在西安碑林忘我地临摹。大学毕业漂在北京后,他每天背着干粮早出晚归,骑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北京的东南西北,有时一天要骑车七八个小时。只为了向艺术大师们求艺,到书店看书,如饥似渴地汲取艺术和文化的营养。白天求教,夜晚实践,或书或画,或刀刻或为文,马不停蹄,致使他的眼界日开。

广结善缘,为人厚道,崔自默的学术成就和艺术成果,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一日一境界地丰盈挺拔起来的。在引得众多名家方家们的爱惜和赞誉的同时,也同时成了遭受一些人嫉妒、误解和攻击的对象,甚至谩骂。尤其是崔自默常有惊人的言论和举动,由此招来非议,也在所难免。他认为:光明与黑暗同在,一个庞然大物,一定会拖下巨大的影子。

早在2008年秋保利的一个拍卖会上,崔自默“出奇制胜”,以一幅只有0.1平方尺大小的人物山水画《思抽有绪》拍得6.2万元(带手续费)的天价,由此名列中国当代国画艺术家“价格指数排名第一位”。从而打破了书画界传统的“平方尺”概念,开启了“中国画平方寸时代”的新概念。

一时间,崔自默火了,很多人眼睛红了。一时间,骂声四起,赞叹亦不绝。骂声中有人直指他为敌人,赞声中有人称他为大师。崔自默开始经受冰与火的洗礼。对于各种骂声,崔自默笑着说:“竟然有人给我用上‘敌人’这个词,太感谢他们了!这对我是好事。什么是抑扬顿挫?这就是。高个怎么显出来的?是因为最低度。没有关系,继续前进,我正在进步。”就此,文怀沙评价崔自默说:“诋毁试金石的,一定是劣质的金子。崔自默是真金子,他从来不怕挑拔、不惧诋毁、不惮嫉妒。”

在赞誉中,试想,对于当时才刚刚40岁出头的崔自默来说,已经有人称他为艺术大师,着实未免太年轻了点。对此,崔自默却机智地说:“我的优点是年轻,缺点也是年轻。”有记者说:“崔自默很聪明,他的学问深不可测,像个黑洞。”崔自默却幽默坦言:“我只不过是一只耗子,在挖耗子洞,比较勤快,挖得深一些远一些罢了。”
【未完,点右边链接阅读(中):http://hbmhzq.blogchina.com/568427670.html 】

张晴最新散文集《心中盛开的向日葵》 

         期待众亲们暖心支持!!!

  预定购买此书请加微信:443198455(请添加时注明订书)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